據悉,由于全球電腦市場情況的改變,目前戴爾保持其成本優勢將日益困難;而且戴爾電腦的降價手段也受到了業界人士的普遍懷疑,Moors & Cabot分析師辛迪-肖稱:“他們上一次降價時的成本優勢大得多。”,他們認為雖然戴爾已3次降低了盈利預測,但目前情況幾乎一切都不同了。
據IDC的數據,戴爾第一季度的發貨量增長了10.2%,而全球個人電腦發貨量增長了12.9%,這是戴爾首次落后,惠普則增長了22.2%。預計戴爾在截止到四月的財季將連續第八個季度出現收入增長放慢。花旗分析師里查德-加德納表示:“戴爾以業界兩三倍速度增長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據了解,現在全球電腦的增長市場是中國、印度、東歐,而不是美國。這些國家的大眾市場難以通過互聯網覆蓋。現在的臺式機零售也超過了筆記本電腦,而消費者對臺式機更愿意親身體驗后再買。同時,戴爾的競爭對手也改變了。惠普已經不再是6年前那種公司模樣,新任首席執行官馬克-赫德上任以來積極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促進了業務增長。而戴爾股價從去年七月以來已經下跌了42%,惠普股價則上漲了34%,赫德2005年2月上漲以來,惠普股價上漲了60%。戴爾的問題在于越來越難以保持成本優勢。惠普、聯想、宏基都效仿戴爾將供應鏈壓縮到兩星期,惠普高級副總裁特德-克拉克表示:“我們讓中國工廠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直接進入客戶供應鏈。”惠普稱客戶定制的筆記本電腦只需要三天就能送上門。
據悉,戴爾最近收購了Alienware,但是Alienware的電腦發貨量只有每月6000臺,大約相當于戴爾90分鐘的發貨量。戴爾還在加強客戶服務投資,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電話中心都增加了人手,培訓員工在問題升級前予以解決。戴爾上個月將接聽電話的時間降低了一半,還會在每名客戶打電話后進行回訪。但是其電腦零部件價格的下降速度也放慢了,五年前大約是每周百分之一,現在大約是四周百分之一。這降低了壓縮庫存帶來的成本優勢。不過,加德納的計算表明,戴爾的運營利潤率仍然至少領先惠普五個百分點,但是五年前是20個百分點。分析師們認為,惠普不會跟著戴爾降價,因為赫德不愿為了收入犧牲利潤,除非公司的市場份額顯著下滑。
然而惠普卻認為,他們可以不依靠價格戰就能夠擊敗戴爾,據惠普計算機部門主管托德-布萊德利稱:“個人電腦不是商品。惠普正在大做廣告,稱“計算機正在再次個性化”。
(第三媒體 2006-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