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風神Snowman U80高端散熱器已于近期強勢入場(市場),憑借支持Socket 478 P4 3.4E和Athlon 64 3400+雙架構體系,以及較高的性價比受到廣大嘗鮮者一致好評。Snowman U80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什么?它并沒有碩大的身軀,重量也僅489克,與一些Socket 478/939高端散熱器相比,這一指標或許不值一提。然而一經試用,Snowman U80定能讓你愛不釋手!讓Prescott P4 3.4E體溫僅35~40度,是什么讓九州風神Snowman U80如此大能耐呢?千萬別忘了,普通Socket 478散熱器一旦遇上Prescott P4 3.4E,五、六十度甚至更高乃是一件常事。技術鑄造實力,告別“激情燃燒”的歲月,讓我們來剖析Snowman U80,見識一下廬山真面目吧!
九州風神Snowman U80的高效,其根本在于熱管技術的運用,然而這僅是其一。其二,則是立竿見影的風道設計。面對功率一百余瓦的Prescott P4,如何為CPU迅速、充分的散熱無疑是一個大眾話題。解決大功率CPU散熱,業內曾普遍采用大散熱片+大風扇(高轉速、大風量/風壓)。大散熱片一方面用吸熱、導熱性較鋁合金更勝一籌的銅代替;另一方面在有效范圍內增大散熱鰭片面積、增厚散勢片底部厚度(一般達到近1cm)。通過這一舉措,嚴峻的散熱問題固定能夠得到一定緩解,但負面效應隨即而生。首先,在Socket 478/939統一、有限的底座單位面積內,這一龐然大物何以立足?縱向發展、橫向發展?無一不受周邊因素的影響!其次,重量問題如何解決?輕易達到1000克以上對機箱托板無一也是考驗,主板PCB的承載能力也存在一個極限,遇上一些中低端機箱,久而久之導致主板變形、損壞將成為一種必然!采用熱管技術,這一難題解決起來就更為容易。
小知識:熱管原理及優勢
熱管一般是中空的圓柱形管,當中一部分空間充有易于蒸發的液體(如圖一),其外殼材料一般為銅。管中始終保持真空狀態,而當中的液體的蒸發溫度與環境溫度相近。當熱量被揮發層(如圖二)吸收后,液體就迅速被加熱到沸點,然后就開始沸騰,產生蒸氣,蒸氣上升到冷卻層(如圖二中所示Condenser Section),當熱量被釋放后,蒸氣重新凝結成液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或者是其他的內部作用,液滴重新回到揮發層,繼續被蒸發,然后被冷卻,形成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推動這一循環的就是熱源,也就是我們要散熱的對象。熱管傳遞熱的速度一般是銅的一百多倍,且無噪聲、使用壽命長。它曾被廣泛應用于航空、筆記本電腦散熱領域,以往這一昂貴的產品如今已經平民化,成為制造中高端散熱器不可多得的材料之一。
九州風神Snowman U80采用的兩條U字形熱管底部與銅底散熱片相接觸,被純銅底部吸入的熱量能夠在第一時間內迅速傳遞至U字形熱管底部。豎立的U字形熱管貫穿于32“層”鋁質散熱片。一旦熱量使管中特殊液體氣化吸收熱量,氣體則會沿熱管上升,在一個極為迅速的上升的過程中將熱量傳遞給每一層散熱片(逐層“消化”)。當管內溫度一步步降低之后,液體液化、回到管底,重新進入下一輪循環。在整個過程中,所有的散熱鰭片都能分擔一部分到來自氣體液化的熱量,每個散熱鰭片均能發揮較大的均勻散熱功效,整體散熱效率自然就較一般散熱片大大提高。
當鰭片均勻的吸入熱量之后,用何種風法將熱量及時帶走呢?很顯然,我們仍需借助一個主動的散熱風扇,只是風扇一定要在效力與靜音間尋求最佳平衡點,方能讓人接受。12V/0.21A±10%的風扇轉速為4000±10%RPM,最大風量38CFM。這一滾珠風扇正好處于熱管熱器的中央,一個優化式的風罩將熱管、散熱鰭片與風扇罩在一起,開成一個抽、吹組合的風道。一個風道設計并不為奇,但是一旦將它與機箱背面的出風口合理的搭配在一起,就能達到最佳化的散熱效果。既然是一抽、一吹的風道式設計,那么何不用這一設計為CPU、機箱同時散熱呢?將出風口一側對準機箱背部機箱風扇口(建議安裝一個機箱風扇配合Snowman U80工作),CPU與機箱內的熱空氣能夠在Snowman U80的推動下,將熱空氣更有效的送至機箱背部出風口,加速空氣對流,達到一個非常好的循環。而普通散熱器由上至下的吹風方式讓鰭片上的熱量向兩側或四周發散,其最終整體散熱效率不及九州風神Snowman U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