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依據企業2005年營業收入排序的第20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經企業申報、地方行業主管部門推薦和信息產業部審核,今日已經正式公布。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以年營業收入1082億元的佳績列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首位,海爾集團公司(1039億元)、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48億元)列第二、三名。列第四至十名的企業分別是: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美的集團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和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本屆電子信息百強新入圍企業16家,其中格力電器(重慶)、震雄銅業集團等15家都是首次入圍。與此同時,因重組等原因有16家企業出圍。
據介紹,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序活動自1987年開展以來,至今已逾20屆。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已從初期以擴大規模的粗放型發展為主逐步走上堅持自主創新、強化結構調整、加快跨國經營、提升綜合實力的集約型發展之路,呈現了如下的顯著特征。
一、綜合競爭實力持續提升
本屆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營業收入合計9643億元,比上屆增長18.2%,占全行業總量的25.1%;實現利潤248億元,占全行業的19.0%;上交稅金289億元,占全行業的66.4%。百強企業占全行業企業總數不足千分之二,卻創造了全行業1/4的營業收入、1/5的利潤和2/3的稅收。
本屆百強企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有22家,其中聯想、海爾均超過1000億元,已基本接近財富全球500強的進入門檻。20年前,列第一屆百強企業首位的上海電視機廠的銷售收入僅為5.76億元,10年后(1997)長虹突破100 億元,2004年海爾超過1000億元。第一屆百強企業的入圍門檻為4027萬元,20年后提高到14.7億元。在本屆百強企業中,排名前10位企業的營業收入之和達5264億元,占百強企業總量的54.6%;利潤為99.4億元,占百強企業利潤總額的40%,其中深圳華為的凈利潤達51.5億元,列百強企業首位;廣州無線電集團營業收入利潤率達24.7%,為百強企業利潤率最高。
百強企業已成為我國主要電子產品生產銷售的主力軍。2005年,百強企業彩電銷量 6708萬臺,占全行業的81.0%;程控交換機銷量3404萬線,占49.1%;計算機1665萬臺,占20.6%;電冰箱1312萬臺,占40%;空調器2762.6萬臺,占全國的41%。
以百強企業為核心的區域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在本屆百強企業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灣三大地區共有77家,占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稅金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1%、95%和92%,而以百強企業為骨干的三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占全行業的比例均超過85%,產業集中度和綜合競爭力有了進一步提高。
二、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本屆百強企業研究開發人員9.36萬人,占全部員工數的9.6%;投入研究開發經費 356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3.7%,明顯高于全行業2.1%的平均水平。深圳華為當年投入研究開發經費47.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0.1%;中興通信、上海貝爾、廣無集團、上海華虹、東軟、四川九洲等10多家百強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都已超過6%,基本與國際高技術企業的投入水平接軌。
三、知名品牌日益成長壯大
品牌戰略是國際競爭的重要模式。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品牌優勢在優勝劣汰中加快形成。實施品牌戰略,使主要電子信息產品的市場份額不斷向名牌集中,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去年傳真機、彩電、冰箱等電子產品銷售額排在前10位的品牌市場份額超過80%,打印機銷量前10位品牌的市場份額則超過90%。
四、標準工作不斷加快推進
百強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如深圳華為已加入70個國際標準組織,且在其中5個任副主席。在產業政策的導向下,標準與市場、標準與政府、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逐步理順,不少百強企業聯合制定自主技術標準,以固化自有知識產權,同時加強標準制訂與產業化的緊密結合,促進產業加快發展。2005年,海爾、華為等企業成立了AVS產業聯盟,對內規范市場,對外體現國際競爭力。
五、國際化經營邁上新臺階
作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骨干隊伍,百強企業不斷加快國際化步伐。本屆百強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2458億元人民幣,比上屆增長33%,出口交貨值超過100億元的企業有聯想、海爾、TCL、深圳華為、廣東美的、上廣電、南京熊貓、深圳華強、長城科技等9家,其中深圳華為達173億元,列百強之首。
六、結構調整有序推進
開展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序工作20年來,百強企業的經濟結構調整正在有序推進。一是產業布局合理調整,以百強企業為核心,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一批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明顯、產業鏈相對完整、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增長帶。二是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在第一屆百強企業中,入圍企業90%以上為從事彩電整機及配套件生產的廠家,反映了當時我國電子工業 “命系彩電”的實際狀況;到1996年(第10屆),百強企業的產品結構已調整為以通信、計算機、新型元器件、家電同步發展的多元化結構;在第20屆百強企業中,從事集成電路、軟件、計算機、通信產品、系統集成、新型顯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研發生產的企業已占四分之三以上。三是地區結構不合理狀況有所改善,雖然百強企業仍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但東部地區百強企業的營業收入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西部,百強企業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實施區域梯度轉移的主導力量。
(第三媒體 200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