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百度地圖API上線,這是第一個用地圖API呈現的產品——在那一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里,瞬間覆蓋了超過300萬用戶。隨后,記者和眾多業內人士、開發者一起,見證了百度LBS的歷次發展。三年之后,百度LBS開放平臺已經成為國內最強大的開放平臺之一,超過40萬開發者聚集在這里,為超過2億用戶提供服務——在收到百度LBS“Openmap計劃發布會”的邀請后,十分好奇在地圖這個相對成本較高、工具應用屬性較強、商業化尚在摸索中的領域,究竟怎樣的變革能夠號稱“開創”和“變革”?
在我看來,地圖的競爭力核心在于數據和定位技術,而傳統的數據則要依靠采集方實地采集,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而有地圖測繪和數據采集資質的企業由極其稀少,這就意味著無論依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地圖軟件有多少,無論在軟件中提供定位功能的應用有多少,都要受到這個“剛性約束”所限制,無法提供更多的數據、無法提供更快的更新頻率,更無法提供更多的應用形式。
除非,改變玩法。
所以在這次發布會上,我非常關注百度LBS關于變化的闡釋,幸運的是雖然這個變化算不上顛覆,但對絕大多數希望從地圖開放平臺上獲益更多的開發者來說,都是非常正向積極的變革。
首先,地圖上流轉的資源從A-B升級到A-B-C-B-A,這意味著開發者可以運用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提供的強大后臺工具以及各類字段定義、展現模板進行可視化操作,在極短的時間內提交數據,從而通過百度地圖為廣大用戶提供以地理信息為背景的本地生活信息。
用簡單的例子描述一下:百度地圖Web及App中的信息分類已經十分細致,從美食到電影院、超市、停車場甚至火車票代售點堪稱全面。但這樣的信息分類是基于泛大眾化需求的分類,雖然能夠在有限的展現區域里盡可能的覆蓋到絕大多數人的需求,但卻無法滿足相對小眾人群的特殊化信息需求。例如當某個北漂想要就近尋找出租房的時候,就無法通過百度地圖的分類達成目的,而租房的網站或中介又很難將覆蓋全北京城的出租屋呈現在一張獨立的動態可變的電子地圖當中——需求方和供給方就產生了信息鴻溝。而基于百度地圖Openmap計劃,租房網站和中介可以將手中已有的大量房屋信息通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的模塊化解決方案非常簡易的提交到云中,即可隨時向用戶呈現全北京的出租屋位置,或者基于用戶所處范圍隨時向其提供周邊出租屋信息。
當然,除了房屋租賃,百度地圖Openmap計劃同樣可以向婚慶公司、家電維修、快餐、花店等等五花八門的行當提供工具和服務。
這就是改變玩法的第一步,讓數據通過“眾包”的形式實現指數級增長,以開發者的愿望和用戶的需求作為推動力,使整個地圖行業的運轉形式發生了變革。
如果將百度地圖比作一個巨大的市場,那么商品(位置數據)的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其品類也足以實現長尾用戶的需求,那么另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數據的出口在哪里?
就如前所述,絕大多數用戶對地圖應用中位置信息的需求都能夠被幾十個“大而全”的門類所滿足,而剩余的大量長尾需求用戶勢必需要通過一次有效的篩選和聚合才能再次形成規模較小的“泛需求”——用戶的應用歸集。用戶在長尾需求發生后,就會自然的去尋找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應用,而這樣的用戶數量增長,就會在同樣的一個或幾個應用當中聚集,那么只要這些應用能夠為這個群體的用戶解決需求就可以了。
前面所說的百度地圖的合作伙伴們正是通過這樣的過程,才在移動互聯網的茫茫人海中有效聚集了小眾需求用戶,極大提升了他們實現價值、獲取收益的可能。
在這個基礎上,開發者和開發者之間掌握的數據又可以通過基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的流轉再次發揮效用。
這次以旅行類應用舉例:一款國內景點推薦應用能夠很好的滿足旅行者的需求,基于地圖的使用模式大大提升了它的使用體驗和效率,能夠快速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但這樣高度聚焦的應用往往無法滿足用戶的衍生需求——打開這款應用的用戶大部分都是在旅途中的游客,那么他們就會隨時在景點周圍的餐飲類位置信息產生高度的需求,然而由于開發者能力所限,幾乎無法滿足用戶的衍生需求,于是用戶就會流失到其他能夠滿足需求的應用當中——基于百度地圖Openmap計劃的開發者完全不用有類似的顧慮,他們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景點數據“交換”另外一家做餐飲推薦應用的餐館數據,再去交換一家酒店推薦應用的周邊酒店信息,這樣三款應用都以極小的成本實現了功能的三次豐富。
與這樣的創造式革新相比,服務的細化和提升、老產品的優化和升級似乎都成為了“二號”角色。
可以說,百度LBS在做好地圖這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講好了Open(開放)的故事。如今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化可能是一個非常“恢宏”的故事,但令人慶幸的是,依然有一些人在為了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開發者們傾盡想象力,把一個個故事講好。
(新聞稿 201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