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手機廠商聯合北京故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機身融合了團龍、祥云等傳統圖案的手機每部售價19999元,號稱全球限量999臺,預計2017年1月底上市。
故宮版手機在細節上可謂各種“皇家氣派”:18K鍍金鏤空浮雕團龍紋飾、小牛皮上云下海圖加上屏幕覆蓋藍寶石水晶玻璃,用料相當考究的故宮版手機售價為19999元。這個價格,足可以把它列為奢侈品的行列。
國人對于奢侈品,大多是用有色眼鏡看待的,給它們貼上“華而不實”往往也是習慣性動作。對于故宮版手機似乎也逃脫不了這個窠臼。更有網友質疑此舉讓故宮這個神圣的字眼沾上銅臭味,有利用工匠精神作秀的嫌疑。
這種酸葡萄心理大可不必。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就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合作,能搭建起傳統文化與“中國智造”的新媒介,為故宮文化注入科技產業起到典范帶動效應。雖然,該說法還需要實際層面的驗證,但故宮文化帶來的品牌效應,讓其在監管中進行合理的市場化,也是種可以行之的試水。畢竟,由此回流的版權收入和附加價值,對于故宮建筑和藏品的維護也是大有裨益。
再則,烙有故宮符號的產品,不一定都是價格過萬。朝珠耳機、頂戴花翎狀防曬傘、“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等,價格都很親民。故宮是座文化富礦,基于保護性的商業開發也是潛力無限。在如此具有識別性的商品體系中,價格的多層次應該是常態。由此帶來的商品多樣化,也對應著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只要不脫價格部門的監管,就是存在即合理。
至于故宮版手機定價高企,那則應該完全由市場來進行檢驗。在功能和質量都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購買行為的產生,就是“愿打愿挨”。故宮元素給手機帶來的溢價,也將由具體的消費者來承擔和消化,外人置喙就顯得多余。如果因為它對平民受眾“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價格距離感,就予以情緒上的反擊,那只能體現出自己的“小”來。
有人愿意購買故宮版手機,并不代表貧富差距的鴻溝明顯,而是個性化消費的日益豐滿。一些工薪階層愿意花半年工資買一套發燒級的音箱,原因無他,就是“我喜歡”。提倡理性消費是主旋律,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全球化的深刻影響,更應當多多提倡用正常眼光去看待個性化的高消費。
(新聞稿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