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家以美女為噱頭的AI公司Linkface橫空出道,四位聯合創始人全部都是高顏值的年輕女性,而且不乏學霸這種神奇生物。一時間,網絡上的熱議開始迅速蔓延開來,知乎上也出現了該公司的話題討論,吃瓜群眾罵的罵舔的舔,AI圈出現了難得的熱鬧景象,有美女的地方總是不缺話題性。
不過PR宣傳永遠都只能是輔助手段,作為一個有著極強技術門檻的領域,Linkface想要在其中站穩腳跟,沒有點真材實料還真是夠嗆。所有的主動PR宣傳,在我看來都是套路,只不過是路深路淺的問題。果不其然,Linkface迅速在FDDB上刷出了世界第一的成績,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坦白說,這一招在當時雖然招來了很多網絡噴子但也實實在在給他們帶來了益處。
名聲打響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主動找上門的商業機會。不過顯然他們還沒做好這么快商業化的準備,即使是提供API和SDK,也是有商業策略在里面的,一群不諳世事的小屁孩和清心寡欲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還是把產品化和市場推廣想的太簡單。他們當時的直接對手就是Face++,對的,就是這家單輪融資額最高的國內AI創業公司。雖然算法實力比Face++略勝一籌,但是商務團隊和產品化能力卻拖了后腿,巨大的成本支出和圓不滿的商業故事使得他們的首次高調亮相有點兒曇花一現的意思。很快,商湯收購,市場聲音迅速降溫,這家公司開始藏于幕后,變得鮮為人知。
中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四大美女之一出走初速度,九鼎接盤。
雖然走了幾個,但是團隊里面人還是那一撥人,技術實力也依舊大發,只不過跌入過泥坑的他們在這次創業之旅的二次出征前,選擇了更加專注地進行行業聚焦,方向瞄準了近年來特別火熱的金融領域,直接對標的對手除了Face++,還多了云從和依圖。Face++屬于帶互聯網基因的AI公司,輕重都做,重的業務掙錢糊口,輕的業務拉用戶量,雖然印老板不喜歡安防這攤子業務,但是2017年也不得不重新重兵加持,再次進入。攤子鋪的太大是他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再加上他們本身在金融這塊就沒有給到太多資源,所以目前不論是客戶量還是口碑,都不足以給競爭對手造成太大的威脅,這也給了Linkface這樣的公司包抄截胡的機會;云從在銀行這塊有很大的優勢,不過他們也從今年開始進軍安防,業務線的分散讓Linkface在銀行金融領域有了異軍突起的機會;依圖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屬于點到即止,主要目的在于積攢案例,與他們年前拿下的數千路的人臉項目相比,金融領域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至于中科奧森,基本上還沒進入第一陣營,特色化的產品路線大大增加了他們在市場推廣方面的操作難度。因此,2017年對于互聯網金融安全來說,也將是一個重要的窗口期。如果曠視和依圖依舊是蜻蜓點水般地在金融領域薅羊毛,云從開始分散精力進入安防,那么Linkface將有機會在金融行業逐漸筑起自己的護城河。
不過說到底,人臉識別的落地應用在金融領域不屬于核心剛需,所以前期的市場教育階段注定是掙不了大錢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前期兢兢業業地深耕業務邏輯,贏取種子用戶的良好口碑,再迅速地廣撒網全面拓展,靠量的優勢彌補低客單價造成的成本壓力,進而量變帶來質變,筑建行業壁壘,帶來營收和品牌兩方面的紅利。說回Linkface,如果要走上述路線,對于他們的商務和工程團隊的要求就很高,前期推廣、售后服務一旦脫節,很有可能就將公司拖垮了。所以,扎扎實實做穩產品,有節奏的進行推廣布局,擴建售后團隊,是他們目前最應該考慮的事情。至于具體商業策略,我的建議是,前期少走集成商的渠道,參與競標一定要保持品牌獨立性,建立自己的品牌標識。
讓老尼做總結的話,我覺得Linkface對于自己的定位應該是金融行業所有與安全業務相關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API、SDK和具體產品,線上(賬戶、支付、提取、驗證)線下(柜臺、門禁、采集、安檢、監控)同時布局,倚仗超大GPU超算中心的計算能力、龐大的研發團隊、領先的圖像識別算法以及國內最大的人臉識別數據庫來保障實際運用中所需的實時性、準確性和超高并發處理能力。
如果我拿到的數據沒有水分的話,Linkface在金融領域的客戶數量應該已經超過了100家,前期的蠻荒拓展階段基本上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穩扎穩打、迅速擴大勢力范圍、全面圈地的時候了。在所有CV公司都在擠破頭進入安防領域的節點,Linkface主動宣稱將心無旁騖地深耕金融安全,在我看來是非常正確的一步棋。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新技術的應用,一定是在藍色大海(簡稱藍海)的領域做得足夠快足夠輕足夠深,才有可能在眾多AI初創公司中迅速脫穎而出。安防雖然掙錢,但已成紅海,格靈深瞳、依圖的提前入局,甚至海大宇的存在,都讓這個領域的競爭變得異常激烈,Linkface避其鋒芒而擇小徑登之,也不失為一招妙棋。先深挖,再橫拓,亙古不變的大道理,放在這個時期的AI領域同樣適用。
美女們韜光養晦結束,是時候再次高調入場了。我幫你們打開了聚光燈,舞臺也已經就緒,姑娘們上來翩翩起舞吧~
(新聞稿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