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4月,在北京召開的IDF2004春季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早已圓滿結束。不過,像往常一樣,這短短的兩天時間IDF依然留給了我們太多的超前理念,展示了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為了讓各位發燒友們更好的理解將要走入甚至影響我們生活的這些新技術,本站將把上半年已經舉辦過的的幾大重要展會中體現出的新技術做一一介紹。
如同ATX的主板架構順理成章的取代AT,由INTEL倡導的新一代主板架構BTX(Balance Technology Extended)在2003年秋季IDF與世人見面了。它的出現在某種方面說明了現有的ATX架構已經無法符合下一代產品的需求,特別是BTX架構在散熱性能、抗信號干擾、噪聲控制等方面顯示出ATX架構無法比擬的優勢,這才令INTEL及眾多主板廠商對其興趣濃厚。
其實在筆者看來,BTX架構是由ATX進化而來,主要也是為了PCI-Express、S.ATA的普及和放棄傳統I/O等總線標準而誕生的。當然,我們也不否認,由于更高公耗的芯片所帶來的散熱問題,更大散熱器所帶來的噪音問題,更多無線設備及電路所帶來的信號干擾問題都是多年來令生產商和使用者相當頭疼的。如果,新的BTX架構真能為我們部分解決甚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我們會有理由來否決它嗎?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BTX究竟為何物吧!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BTX家族目前為止共有3位成員。它們分別是:標準的BTX、MicroBTX、PicoBTX。熟悉主板的朋友很輕松的就可以理解到前兩款產品的定位,這與現在的ATX架構一樣,都是定位于臺式機平臺的。而新增加的PicoBTX是專為近年盛行的準系統而專門準備的。可想而知,準系統現在最大的弊病之一就是散熱問題,如果引入BTX架構能解決老大難,那么準系統的市場前景又將更上一層樓。
這三種BTX架構的主板在布局方面是相同的,并且主板的寬度也一致,僅僅是主板的長度和支持的擴展槽數量有所不同。這種設計使得BTX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廠商在設計機箱上可以使用兩種高度:TypeⅠ為3.98’,此為標準高度,支持普通的擴展卡;TypeⅡ為3.0’,使用Riser卡或小板型的擴展卡搭配,如此可以有效的減小整機高度,縮小系統的整體體積。而新的PCI-Express規范(包括×16和×1)和SATA規范,可以有效的節省內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