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故事》的世界里,有一項科技是“科舉制度”,玩家朋友們,必須研究完此項科技,你城市的皇宮和府衙才能升到15級。科舉是中國古代讀書人所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有如當今的公務員考試,一旦高進,就可入朝為官,享受俸祿。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特定產物——科舉制始于何時呢?
中國古代科舉制最早起源于隋代,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正式誕生。科舉制從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成為歷代封建王朝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
科舉制始于隋,完于唐,革于宋,停于元,盛于明,滅于清。
從隋朝開始,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從各個朝代科舉設置的科目和形式的變化可以看出統治階層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僅有策問,隋煬帝開考十科。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制(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經濟科等。
科舉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科舉名銜稱謂有:
進士,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狀元,科舉考試名列第一者為狀元。明、清會試以后,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意思是指榜中雙眼。
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
貢士,古代向朝廷薦舉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經鄉貢考試合格的叫貢士。清代,會試考中的為貢士。
會元,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舉人,原指被推薦之人,為歷代對各地鄉貢入京應試者的通稱。明、清兩代,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作為一種出身資格,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簡稱“發”,習慣上俗稱為“老爺”。
解元唐代,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以前稱解頭。
秀才,別稱“茂才”。本系優秀人才的通稱。漢代以后,成為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后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明太祖曾采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反以知府為官。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的學員。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貢生,明、清時府、州、縣學的生員,凡已考選升入國子監肆業的稱為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不需要長時間投入,不需要大量花錢,上網閑暇就能隨時游戲,離線之后玩家帳號依然按照自然時間自動發展,等待你下次安排。你還等什么,盡快加入我們,去體驗最綠色的游戲《中國故事》給你帶來的樂趣吧!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官網最新消息!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