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大都是指“內存條”。那么什么是“內存條”呢?常見的“內存條”又有哪些類型呢?
1.內存條的誕生
當CPU在工作時,需要從硬盤等外部存儲器上讀取數據,但由于硬盤這個“倉庫”太大,加上離CPU也很“遠”,運輸“原料”數據的速度就比較慢,導致CPU的生產效率大打折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便在CPU與外部存儲器之間,建了一個“小倉庫”—內存。
內存雖然容量不大,一般只有幾十MB到幾百MB,但中轉速度非常快,如此一來,當CPU需要數據時,事先可以將部分數據存放在內存中,以解CPU的燃眉之急。由于內存只是一個“中轉倉庫”,因此它并不能用來長時間存儲數據。
2.常見的內存條
目前PC中所用的內存主要有SDRAM、DDR SDRAM、RDRAM、DDR2等四種類型。
曾經主流——SDRAM
SDRAM(Synchronous DRAM)即“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SDRAM內存條的兩面都有金手指,是直接插在內存條插槽中的,因此這種結構也叫“雙列直插式”,英文名叫“DIMM”。目前絕大部分內存條都采用這種“DIMM”結構。
隨著處理器前端總線的不斷提高,SDRAM已經無法滿足新型處理器的需要了,早已退出了主流市場。
今日主流——DDR SDRAM
DDR SDRAM(簡稱DDR)是采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 SDRAM,雙倍數據速度)技術的SDRAM,與普通SDRAM相比,在同一時鐘周期內,DDR SDRAM能傳輸兩次數據,而SDRAM只能傳輸一次數據。
從外形上看DDR內存條與SDRAM相比差別并不大,它們具有同樣的長度與同樣的引腳距離。只不過DDR內存條有184個引腳,金手指中也只有一個缺口,而SDRAM內存條是168個引腳,并且有兩個缺口。
根據DDR內存條的工作頻率,它又分為DDR200、DDR266、DDR333、DDR400等多種類型:與SDRAM一樣,DDR也是與系統總線頻率同步的,不過因為雙倍數據傳輸,因此工作在133MHz頻率下的DDR相當于266MHz的SDRAM,于是便用DDR266來表示。
小提示:工作頻率表示內存所能穩定運行的最大頻率,例如PC133標準的SDRAM的工作頻率為133MHz,而DDR266 DDR的工作頻率為266MHz。對于內存而言,頻率越高,其帶寬越大。
除了用工作頻率來標示DDR內存條之外,有時也用帶寬值來標示,例如DDR 266的內存帶寬為2100MB/s,所以又用PC2100來標示它,于是DDR333就是PC2700,DDR400就是PC3200了。
小提示:內存帶寬也叫“數據傳輸率”,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內存的數據量,通常以GB/s表示。我們用一個簡短的公式來說明內存帶寬的計算方法:內存帶寬=工作頻率×位寬/8×n(時鐘脈沖上下沿傳輸系數,DDR的系數為2)。
由于DDR內存條價格低廉,性能出色,因此成為今日主流的內存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