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首,電信市場上各種形式的競爭越發激烈,給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其中各大運營商之間的價格惡戰更是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不能不使人們重新思考這樣一個話題:目前的電信資費體系是否已經具備了向市場化改革的條件?
我們看到,在當前的電信市場上,幾乎每一家運營商都毫無例外地選擇價格戰,以降價來奪取市場優勢,使國家確立的電信資費體系實際上已處于半失效的狀態。何以至此?分析來看,它與電信業的迅猛發展及競爭形勢的巨大變化造成的電信資費體系嚴重滯后不無關系。
我國上一次電信資費調整可以追溯到2000年底,該次調整適應了當時的市場實際,特別是電話初裝費和移動電話入網費的取消,使電信消費門檻再度降低,進一步激發了潛在的用戶市場,迅速擴大了通信消費需求和用戶規模,對國家經濟的拉動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然而,兩年過去了,電信市場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中國電話用戶和電信網總規模已經躍居全球第一,電信行業的規模效應正在顯現,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都使得電信服務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電信業務尤其是移動通信已經具備了巨大的利潤空間,這無形之中就為運營商實施降價策略創造了條件。
我國電信競爭新格局已經基本確立。在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中,依照博弈論的說法,任何一家運營商都會意識到對方降價而自己不降價將給自己帶來的巨大損失,以及對方不降價而自己降價能給自己帶來的莫大好處。從這個角度上說,只要有一家運營商實施降價,其它的運營商都會抱著寧可博弈的心態緊緊跟進,最終造成價格戰不斷升級惡化,直至進入“囚徒困境”。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使有的運營商鑒于國家的資費政策未能參與價格戰,也會想方設法通過其它競爭手段扼制對方,這也正是伴隨著價格戰,各種非合作性的惡意競爭逆潮日益泛濫的一個根本原因。
價格戰進而又造成消費者對價格的心理預期過高,甚至對整個電信資費體系的穩定性產生懷疑。消費者是趨利的,對他們來說,最好是天天都有“免費的午餐”。有的消費者甚至認為,只有打價格戰的企業才是好企業。這就導致了用戶的忠誠度下降,正常的消費心理受到扭曲,市場的生態環境惡化。
“事異時移,變法亦易”,電信資費體系已經明顯不適應于市場的發展變化。實際上,國家也已意識到了資費體系的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曾明確表示,中國電信業資費改革的方向是,減少政府定價,擴大執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的業務范圍,對已經形成充分競爭的電信業務,要把定價權交給市場和企業。
事實上,國家也已經在資費體系的市場化運作上邁出了嘗試性的一步。去年,我國對部分增值電信業務實現了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但是在基礎電信領域,其服務價格仍受到國家的嚴格管制。
現在問題的焦點在于,基礎電信業務領域的市場競爭是否已經充分,足以把定價權下放給市場和企業,實現基礎電信資費體系的市場化?
“實際上,現有的電信市場競爭態勢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放松資費管制的市場條件”,中國社科院張昕竹博士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一針見血地闡述了一個經濟學專家的觀點。他從長話、市話兩個方面談了他的理由。“長話市場的發展已經相當長久,放松長話資費管制時機早已成熟;而在市話領域,移動通信的發展為放松市話資費管制奠定了基礎。因為一方面,在語音或窄帶業務市場,除高端用戶市場外,移動對固話的替代效應已非常明顯,而在高端用戶市場,潛在或實際的固話競爭已經非常有效。因此,固話已不能構成在語音業務的壟斷地位,放開包括固話和移動業務的資費管制條件已客觀具備。”
事實上,建立一個市場化的資費體系也有利于增強運營商的市場主體意識。現行的資費體系除了對市場價格造成扭曲以外,更重要的是造成各運營商心態失衡——反正是“包辦婚姻,對其未來的幸福你總得負責”,這種依賴感必然導致其投資和創新行為的扭曲。比如,過去一個時期,有的運營商就一直寄望于通過政府的保護來確保其收益的穩定,以此來確保其在股票市場的表現,這絕非一個市場化的企業所為。其實,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過去對海外投資者富有吸引力的政策保護,已經不再有當年的含金量。成熟的投資者更看重其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而提升競爭力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市場化運作。只有這樣,運營商才能走出“襁褓”情結,電信企業的市場主體意識才會牢固樹立,海外上市的電信運營商們才會以更具市場化的方式真正贏得市場的尊重和投資者的信任。
而且,資費體系市場化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電信產業對技術進步的反應要比其他產業敏感得多。當前電信業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中國電信下一代網絡有望于今年內上馬,作為向3G演進的過渡網絡,它能為用戶提供多媒體電話等更多的新業務。業內人士指出,由于下一代網絡投資和維護成本比傳統舊網減少了30%至50%,因此跟目前類似業務相比,服務資費會更低。而如果根據目前的硬性的電信資費體系,老百姓也就無法完整地享用下一代網絡所帶來全新業務的物美價廉了。這也就無形中會造成運營商對新技術采用的消極情緒。
此外,實行市場化的資費體系也有利于監管,政府管制可以把有限的管制資源和精力運用到更有效的領域。在價格戰不斷惡化的情況下,監管部門一直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有人形容電信管制部門簡直就成了消防隊員,為了堅持原則維護權威,哪里有火哪里救險。而如果給企業足夠的自主權,讓電信企業真正從政府的懷抱里走出來,回到企業真正的家園——市場中去,管制部門也就可以不必再不時地陷入監管的尷尬困境。
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只要有降價空間,就必然會出現價格競爭,它能自發調節價格以適應市場發展,使之趨向某種平衡,但全靠市場來決定價格畢竟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市場自行調節難免盲目,甚至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因而,建立一個市場化的電信資費體系,一是要綜合考慮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二是要有利于市場調節,形成一個對市場變化能夠作出快速反應的科學的可調控的價格體系;三是要與國際接軌,對市場調節價有一個可調控辦法,如價格上限制度,對企業自行降下來的價格不能任其隨意回升;四是要有利于企業自律,促其形成一個完善的考核體系,綜合考慮市場份額、成本、利潤、服務和管理等各項指標。
資費體系的市場化是電信資費改革的必然方向,由此才能確立一個有效的市場形成和調節機制。中國電信業改革的目標在于建立一個高效率的體制,這個體制應該更注重市場導向。尤其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全球化競爭正在不斷深入的今天,建立一個市場化的資費體系之于中國電信業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是非常亟需的。有消息透露,信息產業部將很有可能在2002年底發布的《電信資費審批備案程序規定試行》基礎上,于2003年底或者2004年初,進一步放開基礎電信業務資費,將電信價格真正交還給市場本身。我們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200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