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轉型和劇變的時代里,很多本以為存在于想象中的事,可能早已成為現實。
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智能制造做為2017年重點工作之一。《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要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要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
智能制造之所以這么重要,原因在于智能制造將以極高的生產效率以及實現規模化定制,改寫當前制造業的全部規則。這是一次制造業領域的“大航海時代”,誰更早完成布局,贏得市場,誰就有制定規則的權力。
中國制造業從幾乎空白發展到世界領先,其中艱辛難以想象,自然不能在下一個階段失去先手。但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基于物聯網的3D打印體系,都已經在構建新的制造業規則。
對中國來說,時間不等人。
但中國也沒等待。作為中國制造業龍頭企業的海爾,在近日提出了COSMO平臺,這是一個海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版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智能制造為基礎,海爾的COSMO平臺將能夠為各類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
這是海爾從家電制造企業,轉型為工業互聯網生態的關鍵一步。
也將是中國制造業,在智能制造領域制定規則的關鍵一步。
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
在上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亨利·福特以流水線生產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從而使快速大批量制造相同品質的產品成為現實。
這不僅僅是一次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更為關鍵的是,流水線生產確立了此后一百多年的商業規則。流水線生產的優勢,在于快速批量生產相同的商品,因此,規模效應成為企業贏得市場競爭的關鍵。基于此,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提出了三種競爭戰略,即總成本領先戰略、差別化戰略和專一化戰略。這三種戰略,全部基于生產規模的不同而設定,而且,受限于流水線生產的特定要求,企業不可能同時采取兩種戰略,也就是說,在生產定制化的專一產品時,因為沒有規模效應,不可能同時實現總成本領先。
一個多世紀以來,很多老牌的頂級制造業企業,嘗試通過優化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實現大規模定制,但均以失敗告終。
因此,傳統制造業的商業邏輯,必然遵循“消費者需求調研-產品研發-生產-庫存-銷售”的鏈條。在商品供不應求的時代,這一鏈條還能正常運轉。但當商品供大于求時,這一鏈條自然造成庫存積壓,企業回籠資金困難,無法開展新生產的境地。
而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本質上都是在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技術,尋找和探索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里,最有效率,在商業邏輯上更為合理的生產組織方式。
這種組織方式,通過大數據手段,收集和預測用戶需求,用戶定制商品并下單后再組織生產。生產過程通過智能流水線進行,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都會有大幅提升。只有已經成交的商品才會被生產,因此企業不需要再面臨庫存和資金回流問題,總成本也能有效降低。在此過程中,因為效率提升和總成本降低,用戶得以獲得質量優秀但價格合理的商品,企業利潤率也得以提升,全產業鏈上的每一方都將因此獲利。
于全社會而言,智能制造將大幅提高社會總體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而使全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加速狀態。因而,在智能制造領域占據先手,意義重大。
海爾自主知識產權COSMO,智能制造第三極
目前,世界上智能制造的兩大流派,分別是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前者強調高度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后者更重視互聯網技術在工業體系中的延伸和應用,并通過3D打印技術,實現增材制造。但本質上,都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產。
海爾的COSMO平臺,則在兩者之外,創造了第三種路徑,即通過開放式的智能制造平臺,打造基于智能制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兩會期間,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向李克強總理介紹海爾模式
COSMO平臺構建了全球工業互聯網最開放的先進平臺架構,分4層。最頂上是業務模式層,核心是互聯工廠模式,是實際的智能制造部分。第二次是應用層,應用層是為企業提供具體的互聯工廠等應用服務,目前已構建IM、WMS等4大類200多個服務應用,作為提供給平臺上各合作企業與平臺的交互界面。第三層平臺層是整個平臺的核心層,支持工業應用的快速開發、部署、運行、集成,支撐實現工業技術的軟件化,是為滿足用戶需求而開發的工業技術軟件,是互聯網工廠的軟件部分。第四層是資源層,開放聚合全球資源,實現各類資源的分布式調度,實現協同制造的最優匹配,用來統合各類制造業企業,在平臺上為用戶需求提供各自的產品和服務。
顯然,與德國和美國體系不同的是,海爾自主知識產權COSMO平臺涵蓋了智能制造部分,但將智能制造作為生產資源開放給全產業鏈上的各企業使用,整合全產業鏈的力量,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
海爾互聯工廠
打造COSMO工業互聯網平臺,得益于中國制造業的優勢。中國制造業擁有極大的規模、幾乎全覆蓋的門類和完善的產業鏈條,也擁有極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平臺的構建,需要大量的用戶和大量的商品及服務的提供者作為基礎。只需要把用戶、合作資源通過合理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便將迸發出巨大的力量。因此,COSMO平臺聚集了上億的用戶資源,同時還聚合了300萬+的生態資源,形成了用戶與資源、用戶與企業、企業與資源的3個雙邊市場,通過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集成,形成了開放、協同、共贏的產業新生態。這意味著,通過COSMO平臺,數量龐大的用戶,可以與同樣數量龐大的、覆蓋各個門類和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鏈接在一起,從而使產業鏈條上的各方獲利。
打造COSMO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很好地解決了中國制造業的短板,從而使《中國制造2025》得以更有效地實施。當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也不相同,不可能同步實現轉型和躍遷。因此,一個跨產業,在生態層面上相互聯接和協同的平臺,連接用戶需求和生產企業,以用戶需求為核心驅動力的商業模式創新,將解決中國制造業整體升級的問題,使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在平臺上找到自己的價值。
毫無疑問,COSMO模式比德國和美國的智能制造體系更為先進,是世界智能制造領域的第三種路徑,也是效率更高的路徑。更有利于發揮中國制造業規模效應的優勢,實現中國制造業水平的整體提升和轉型,為中國制造業加入了中國心。
顯然,對海爾而言,COSMO平臺的建立,是海爾多年來互聯網化轉型的優秀成果,是海爾在面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時搶得先手。而對中國而言,因為COSMO平臺的建立,中國制造業將在向下一個工業時代轉型過程中先行布局,并建立起符合中國的節奏和趨勢。
而得勢者,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必得天下。
(新聞稿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