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了,阿里和滴滴也有意接盤餓了么,但我們發現比起以往動不動就十幾億美金的融資新聞,最近的外賣O2O似乎變得缺少激情,以往的燒錢大戶減少了補貼,有時候甚至已經沒有了紅包。這說明了外賣O2O靠燒錢搶份額的游戲規則將要被打破,“面粉比面包貴,但面包卻不能慢慢做”的成本僵局已經擺在了面前。
在地產行業,地價比房價高造成的“面粉貴過面包”的局面是常有的事兒,但是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可以先把面粉屯著,等市場價格上去了再慢慢做面包來賣,照樣能賺得盆滿缽滿。可外賣提供的食品的價格上漲空間有限,但是成本卻在不斷上漲。外賣平臺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推廣成本等,任何企業的經營成本,都只能通過銷售額和利潤來覆蓋。但是外賣O2O現階段還尚未實現盈利,更何況瘋狂的燒錢補貼和擴張都加劇了成本壓力,做得越多反而虧得越多。任何投資都有個回報周期和回報率的期望值,周期拉得越長,回報率就得越高,但是目前看來已經陷入燒錢怪圈的外賣O2O的回報周期遠比想象的要長得多,不知道資本的耐心還剩下多少。
補貼太瘋狂:推廣運營成本加劇
不管現在你的規模多大,份額多大,到底有多火,但這些用戶是在投入巨額補貼的情況下獲得的,誰家的補貼多,就去誰家,忠誠度非常低,不會產生任何價值,所以補貼是一種極其不健康的推廣運營方式。據說之前美團和餓了么在補貼大戰的時候,每家平臺每個月補貼給用戶的錢都好幾億,這還不算企業補貼給商家和物流的成本。
外賣本來就不是新生的事物,不管你補貼還是不補貼,用戶都是要吃飯的,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市場,但燒錢大戶們卻執意認為補貼發紅包就是最好的廣告。再加上風風火火的地推、請明星代言或者在綜藝節目里大手筆的投廣告,這對于沒有賺錢的外賣平臺來說其實是賺了名聲卻換不來真愛粉絲,卻還要背上繁重的廣告費。
外賣特煩惱:沉重的物流成本
外賣人力配送成本的高位和有限的服務效率是任何一個外賣O2O企業都面臨著的的問題。
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外賣小哥每單提成在6-8元,平均工資行情已經漲到5000多元一月,還不排除很多第三方配送公司額外給的補貼。這意味著外賣平臺背后背負著巨大的運營配送成本壓力,而這部分成本是固定的。從傳統餐飲的角度來看,這成本怎么算也算不回來。
在這部分成本格局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只有將希望寄托于客單價上,客單價越高,才能把這部分“面粉”的成本賺回來。但遺憾的是,還在爭老大位置打得不可開交的美團外賣、餓了么的客單價也就在20元/單左右。目前客單價比較高的是做中高端的到家美食會,在100元/單左右,以及主做西餐外賣的Sherpas食派士,客單價達到了160多元/單,但比起配送成本還需要更大突破。
眾包的社會化物流成本一定更高
目前外賣平臺主要有兩種物流形式,一種是眾包的社會化物流,餓了么、美團外賣都采用的是這樣的方式以承載擴張帶來的巨大壓力。另一種是統一招聘、培訓、管理的純自建物流,比如到家美食會、生活半徑等。很多人認為,社會化物流的彈性更高,企業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招聘、培訓、發工資、交社保等,成本會更低。但事實上,零工的工資一定高于全職工人,因為零工是靠不要勞動保障來交按換小時計算工資的,不可能收入更低,不然誰愿意干呢。另外,由于餐飲外賣配送的特殊性,配送的時間相對集中,配送員每天能配送的訂單相對有限,這就更造成了這部分人工成本的上揚。
自營物流雖然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一旦組建完畢就會成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在后期的使用、管理方面有著更加顯著的優勢。只要通過系統管理提高使用率,每單的成本就會大幅降低,同時有效利用配送閑事時間增加配送品類,后期的邊際成本就可以有效的進行控制。
現在外賣O2O到了很關鍵的時刻,如果還在“面粉比面包貴”的僵局中無法突破的話就會很危險。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采用自建配送體系,用高頻次(并非燒錢換來的虛高)、高客單價的配送減少人員成本,才能更接近外賣O2O的春天。
(新聞稿 201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