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外賣O2O依然好戲不斷,西貝爽約阿里放棄投資口碑,餓了么與滴滴依然沒有實質性的合作,平臺間的廝殺和肉搏依還在繼續,但盈利和發展仍舊黯淡無光,這讓人不免懷疑:純互聯網思維在外賣O2O領域還是不是一劑萬精油?
我們先來看看已經非常成熟的電商領域,劉強東和董明珠組成全新CP親自站臺做廣告強勢刷屏,無不在釋放這樣一條信號,傳統企業需要互聯網的改造,但互聯網如果沒有傳統行業做支撐,同樣只是“空中樓閣”。筆者認為,不光是像電商這樣相對標準化的項目,與非標準化的服務密不可分的外賣O2O更需要傳統思維,這直接關系到外賣O2O能不能改變目前燒錢的困局,走向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軌道上來。
根基不牢快速擴張很危險
互聯網的開放式和連接性,讓快速擴張成為了一項基本準則。不得不承認在傳統的或者說是純互聯網領域,這種思維是很奏效的,騰訊用戶的幾何性增長、淘寶商家的聚集效應、百度搜索強勢的份額讓BAT一步步成為巨頭。但是O2O的服務屬性和移動互聯網碎片化的特點讓這種打法產生了很大的局限性。
然而很遺憾的是目前的玩家們都還是用純互聯網的打法,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都在獲得巨額融資之后,投入巨大的補貼迅速擴張版圖,甚至還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他們的路徑是由上而下的,首先對位自己是一個互聯網企業,然后才是一個有線下部分的互聯網企業。比如餓了么,做外賣之前沒有基礎,每一步都是在探索,這樣的擴張讓根基越來越薄弱。百度外賣、口碑外賣不但入局晚而且還企圖靠外賣作為流量入口,這樣的初衷也決定了他們不會認真做線下。有團購做基礎的美團外賣相對要好過些,但是模式依然很輕,擴張用力太過猛,如果沒有資本輸血也是非常困難的。
沒有利潤數據都是瞎扯淡
互聯網思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免費,在外賣O2O領域表現為低價策略。這種不考慮成本請全民吃飯的做法,看似很典型的互聯網玩法,嚴重透支了用戶需求,擾亂正常的商業法則,對行業的良性生態沒有任何促進作用。
因為根基不牢,那些靠燒錢迅速起勢的玩家們只能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抓取用戶上,企圖用訂單量、用戶數以及訂餐頻次等組成華麗的數據,追求電視購物式的“短平快”效果,然后獲得資本的支持,這也是餓了么為何將F輪融資改口變成系列融資的原因。事實上,外賣O2O比任何項目都應正視盈利問題。因為外賣并不是互聯網的產物,它比出行、家政等更傳統,改造的空間更小,只不過是讓用戶多了一個渠道和選擇而已。外賣O2O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長遠的布局和投入周期,包括用戶消費習慣的形成、商戶和服務配送網點的完善、團隊的組建和強化等,缺一不可。可是目前燒錢派的平臺都不敢談盈利問題,就是因為被資本綁架的它們,除了培養了用戶的消費習慣,其他的幾個環節大家都太弱。筆者認為,比較有可能率先實現盈利的,不是那四個“大塊頭”,反而是目前根基打得比較牢固的到家美食會、外賣超人這樣的“專而美”平臺, 他們通過更優質的服務,提升用戶消費體驗,讓用戶通過滿足感和信任感進而愿意支付格外的費用,帶來價值增值,從而實現盈利。
產品和服務非互聯網解決
互聯網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沒有辦法解決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問題。不時曝出的外賣黑作坊、無證照商家的問題讓輕模式打法的外賣巨頭們飽受詬病。美團、百度更是被曝出外賣小哥與用戶發生爭執被威脅的新聞,這更是讓用戶開始對“只有低價”的模式產生了厭倦和抵觸感,與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更是相悖的。
在傳統行業里,價格是在產品和服務之后的。很多實體店受到電商沖擊日子變得不好過,但是優衣庫、ZARA、H&M還在不停開店,而且也不是像電商天天喊著打折,前兩者的老板還成了各自國家的首富。這是為什么?這就是傳統思維里靠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征服用戶。外賣O2O也一樣,不是一味靠互聯網跨界博取眼球,再怎么互聯網思維,難吃的煎餅和牛腩用戶最多吃一次就夠了,只有回歸到餐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把控上來,才能贏得用戶。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說互聯網思維,上來就是顛覆,但是是立足于實體經濟的融合。外賣O2O處于一個萬億級的市場,機會在于人與人之間非標準化的服務。當互聯網紅利逐漸減弱的時候,互聯網思維是遠遠不夠的,最終還是用邏輯的、傳統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
(新聞稿 2015-12-22)